分餐太難,抗生素太剛…面對胃癌我們還能做什么? |
2019年年底在全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全民戴上了口罩,也再次將“公筷”與“分餐”提上了議程。其實早在2003年非典期間,政府就向民眾倡導使用公筷,實行分餐。但對于喜歡熱熱鬧鬧吃團圓飯的中國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長久以來一直收效甚微。 現狀: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是罪魁禍首 2017年,國家癌癥中心公布《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報告,2012年全球胃癌新發95.1萬例,死亡72.3萬例。其中,中國的發病和死亡例數均占了全球將近一半。中國已成為真正的“胃癌大國”,這不僅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也是因為中國人合餐制的飲食習慣,使一半以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據醫學界統計,導致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疾病的幽門螺旋桿菌,在全世界范圍內亞洲人的帶菌率是最高的,中國達到了50%以上。
科普: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 記住三個關鍵詞,唯一:它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致癌: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一級: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已知的預防胃癌一級防御措施。幽門螺旋桿菌能穿過粘液層,與胃上皮細胞粘附,中和胃酸,破壞胃黏膜,產生毒素氯胺,引起炎癥反應。同時幽門螺旋桿菌還具有很強的傳播性,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困境:清幽方法單一,安全性值得商榷。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清幽方法便是抗生素療法,但眾所周知抗生素太剛,雖然見效快,但其副作用及過敏反應給人體帶來的不可逆損害也不容忽視。而且還有部分人群使用受限,不管是安全性還是普適性都值得商榷。所幸隨著政策支持、消費升級、技術支持等利好因素影響,大健康產業崛起,功能食品進入高速發展期,不少效果顯著的清幽原料被發現,被關注。如巖藻多糖、羅伊氏乳桿菌、IgY免疫球蛋白、蜂膠、姜黃素等。但益生菌濫用,免疫球蛋白短時有效,真假蜂膠難辨等問題也讓消費者吃盡了苦頭。綜合來看,性價比最高,效果最好的當屬近年來學術界的紅人“巖藻多糖”了。
突破:巖藻多糖清幽樂,褐藻提取更安心 從1995年Torkel Wadatrom首次發現巖藻多糖清幽功效至今,通過學術界的努力,巖藻多糖的清幽效果進一步被證實。另一方面,通過企業的科研投入,巖藻多糖的提取純化技術日趨成熟,以巖藻多糖為原料的功能食品以更安心、有效的清幽優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藥物療法的不足。目前,日韓美等國家開發應用的巖藻多糖產品較多,如特濃巖藻多糖、巖藻多糖提取物原末膠囊,潤滑海藻超級巖藻多糖等。國內開發比較成熟,獲得過巖藻多糖食品生產官方認證的應該是明月海藻集團的清幽樂巖藻多糖復合液,它以優質食品級褐藻為原料,在天然提取技術基礎上進一步純化分離,不僅改善了產品的風味和口感,同時提高了巖藻多糖含量,其每瓶22.5%的巖藻多糖液含量是市面上一般產品所不具備的。 |